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高水平综合素质的核能科学与技术学科领域的高级专门人才。具体要求如下:
进一步学习和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尊敬师长,团结同志,品德良好,服从国家需要,积极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要求在核科学与技术学科领域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熟悉所从事的研究方向的科学技术发展动向;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二、研究方向:
核科学与技术学科研究生培养的主要研究方向有:
1.核反应堆物理分析;
2.核反应堆热工流体力学;
3.核反应堆安全分析;
4.核反应堆动力学与控制;
5.核动力设备故障检测与可靠性分析;
6.辐射物理与技术;
7.核测井技术;
8.瞬态辐射物理过程诊断;
9.材料辐射效应;
10.加速器质谱应用。
三、培养方式:
在培养方式上采取以指导教师为主,也可以和其他高校、研究所、或工厂企业联合培养,吸收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参加指导。培养过程中,采取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工作两阶段,二者在时间上应有一定的交叉,导师应根据本方案的要求并结合硕士生个人的特点,制定培养计划,指导硕士生的论文选题、论文工作和论文撰写、答辩。加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课程学习与必修环节:
对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该环节主要侧重专业知识和科学研究技能的培养,突出专业特色;
对长学制研究生,该环节兼顾专业基础知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具体见下表。
硕士生一般在6-7 级课程中修习课程,博士生一般在6-8 级课程中修习。交叉学科研究生(非本科专业和选修非本学科)可在选修课中选择3-5 级课程,但不得超过2 门,学分如实计算,超过2 学分的按2 学分计。
课程分类 |
序号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备注 |
学位课
|
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2 |
必修7 学分 |
2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 |
3 |
第一外国语 |
4 |
4 |
高等传热学 |
3 |
不少于6学分 |
5 |
数值传热学(全英文) |
3 |
6 |
数学基础课 |
2 |
7 |
核反应堆安全传热学 |
2 |
8 |
核反应堆热工数值分析 |
2 |
9 |
核动力厂动态过程与现代控制 |
2 |
10 |
核反应堆工程设计方法 |
2 |
11 |
中子扩散理论与数值方法 |
2 |
12 |
应用核物理学 |
2 |
13 |
核动力系统建模与仿真 |
2 |
14 |
核电厂瞬态数值方法与安全分析 |
2 |
15 |
中子物理学 |
2 |
选修课 |
|
可在当年研究生院开设的课程中任选 |
|
|
必修环节 |
1 |
学术活动(讲座)硕 |
3 |
必修 |
|
2 |
社会实践 |
1 |
|
3 |
中期考核(硕) |
1 |
|
4 |
学位论文(硕) |
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