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首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博士研究生)立项名单,核科学与技术学院王盛教授团队博士研究生谢宇鹏申报的《基于表面改性的硼中子俘获治疗靶系统的氢扩散层结构调控和性能研究》项目获得资助,项目经费30万元。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落实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于2023年起试点设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博士研究生)。博士生项目支持博士研究生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范围内自主选题,开展基础研究工作,着力培养其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增强科研兴趣,激发创新思维,提升科学素养,为其踏上科研之路打下坚实基础,为构建高水平基础研究队伍提供高质量人才储备。项目实施采用“推荐+评审”的模式,通过博士生个人申请、学校遴选推荐、基金委组织通讯评审、会议评审等多个环节层层筛选,优中选优,最终确定资助项目。
项目负责人
谢宇鹏,河南夏邑人,西安交通大学核科学与技术专业2020级博士研究生,师从王盛教授,研究方向为加速器中子源靶系统的设计与优化。攻读学位期间共发表论文23篇,其中在Applied Surface Science、Progress in Nuclear Energy等期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6篇、EI论文1篇,申请/授权发明专利4项。博士期间获得多项奖学金,荣获优秀研究生、优秀研究生干部等荣誉称号。此次谢宇鹏申报的项目为《基于表面改性的硼中子俘获治疗靶系统的氢扩散层结构调控和性能研究》,该项目旨在通过对氢扩散层微观结构的调控,深入理解其作用机制,为氢扩散层材料的选取和优化提供基础信息,实现加速器中子源靶的长期稳定性运行,推动硼中子俘获治疗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助力医疗健康领域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指导教师
王盛教授,西安交通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特聘专家。长期从事硼中子俘获治疗(BNCT)、中子源开发及中子技术应用、辐射防护及辐射成像、加速器技术和乏燃料后处理等研究,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其它各类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论文200余篇,做大会邀请报告10余次,申请专利30余项,获得国内外学术奖项7项,担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各类国家级人才项目、教育部评估中心以及教育部科技奖等评审专家,多次担任国际会议大会主席。
西安交通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长期以来致力于培养卓越的科研人才,构建了一套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首先,学院注重学生的学科基础和专业素养培养,在课程设置和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了扎实的学术基础。其次,学院重视学生的科研能力培养,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学术交流和竞赛活动,提升他们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此外,学院还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科研资源和实践平台,如实验室设施、科研基地等,为学生的科研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支持。在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下,该博士生得以在科研领域有所突破,并成功获得国家级科研项目的立项。这一成果既是他个人不懈努力的结果,更是学院长期人才培养模式的成功体现。学院将继续坚持人才培养的理念,为更多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科研支持,培养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水平科研人才。